长期以来,安防行业为智慧交管领域提供的解决方案往往聚焦在城市场景,各类方案也格外成熟,但部分农村地区接连发生的交通事故引起社会对农村交管安全治理的广泛关注。为了解决农村交通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预防和减少农村道路交通事故,为农村群众出行创造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本文在对当前农村交管安全治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在AI赋能背景下如何打造新型农村交管安全治理模式进行阐述。
1.当前农村交管安全治理存在的问题
1.前端设备智能化率不足
在农村地区,交通事故主要发生在国省道与县乡道路交叉口,而此类场景往往是在路面状况差、交通安全设施不齐全的路段。众所周知,前端的建设成本体现在产品、施工、运维三个方面,交警卡口、违停球等设备综合建设成本是远高于普通前端设备的。而受限于成本,城市交通管理中常见的卡口等设备,在农村建设中往往是缺失的。实际应用部署的是普通治安前端或是智能化程度较低的微卡设备,这导致在对交通违法、交通事件、事故的实时检测及告警等能力上存在不足。
2.算法与检测场景不匹配
与城市场景不同,农村道路管理对象除机动车外,还包括农用车、摩托车、电动二轮车、电动三轮车,其驾驶人无需考核,导致此类车辆引发交通肇事突出。其中违法载人、逆向行驶、违停争道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而非机动车不戴头盔、违法载人是造成事故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现有场景前端设备所具备的算法仍以机动车检测为主,与实际场景不匹配。
3.安全治理措施难见效
在缺设备、缺算法的情况下,必然导致缺乏数据。没有数据指引,安全治理措施就会无从下手又或是方向盲目没有重点。但如果某地下决心不考虑成本,采用全覆盖、全新建、全智能的建设方案,是否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其实成效也是存疑的。例如针对非机动车违法,即使检测到违法,但一方面号牌不统一,缺乏识别提取算法;另一方面缺乏驾驶人员库,无法确定到个人有无后续跟进处罚行为,导致违法行为会重复发生。
2.农村交管安全治理解决方案解析
以下主要从AI赋能下如何推动农村道路智能管理的发展变化角度来进行分析和思考。
1.前端——安全提醒劝导
传统智能交通建设方案通常侧重于违法抓拍及处罚,而执法的本身并不是为了处罚,而是为了降低违法事件的发生从而减少人民生命及财产的损失。通过后端数智视觉分析+LED信息发布及IP广播系统联动,可实现道路安全事故的提前预防与预警,提升群众日常交通安全意识,同时在发生警情后系统能够实时告警联动相关人员快速处置,有效拓展了农村交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2.算法——视频解析赋能
(1)建设模式
通过视频解析赋能大量普通治安前端,增加交通管理智能化率以及覆盖率,有效减少前端设备新建及更换的建设和施工成本,有力实现交通管理业务效能的提升。
交通管理者可以灵活选择区域、摄像机、违法类型、事件类型、时间段进行管控,不用拘泥于前端硬件的算力、算法种类,利用后端视频解析对前端已建设备赋能。例如可接入球机、筒机、微卡、电警卡口等支持GB/T 28181或onvif协议的视频前端,也可以通过接入第三方视频平台,对视频流进行解析,实现违法事件、交通参数和交通事件的检测。
(2)实际应用
切实围绕交警业务关注点提供方案。通过智能AI算法,实现道路安全视频智能巡逻,实时感知道路交通事故警情,能够解决警力耗费巨大、轮巡周期长、事件发现不及时等人工巡逻的传统痛点,智能巡逻全域分钟级轮巡,全智能无需警力盯防,对违法逆行、突发交通事故等事件实时感知,有效助力“减量控大”。
算法仓要涵盖业务所关注的多种非机动车检测算法,如不戴头盔、违法载人等,同时解决新旧结合、品牌兼容问题,如局点已建设大量机动车算法,是否能无缝扩展非机动车检测算法,而不形成捆绑也不干扰现有日常业务,这就要求算法系统具备开放解耦的能力,既支持直连部署也支持旁挂部署,无需对现网做任何改动,部署过程无需中断业务,同时要支持快速对接第三方系统,如安全提醒劝导方案中,对接LED信息发布系统以及语音提示广播系统,实现告警联动。
(3)长期规划
农村交管治理算法的部署必然“小”且“缓”,例如非机动车的检测算法部署前往往需要进行实地验证,检测实际效果和准确率,建设规模也不会像城市项目大而全,往往是谨慎上马,逐年递增的模式。但正因如此更要夯实“基础”,做好长期建设的规划。
近年来,打造交管算力(解析)中心在交通管理信息化体系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建设量也逐年增加,其担任着为交管应用提供数据支撑的重要作用,各厂商也提出了不同的建设方案,本次仅对算力中心所应具备的特点进行建议说明:
全量利旧:全面赋能普通前端及老旧设备,减少建设成本。
全域覆盖:多算法仓库,全面覆盖交管“机非人”场景。
算法协同:复杂场景多算法协同处理,结果统一呈现。
自适应调节:检测阈值可根据时间场景自调节,精准感知。
资源解耦:算法与平台、应用解耦,规避品牌捆绑。
3.指挥——数据赋能防控
基于地图数据在大屏上进行多维数据的可视化综合呈现及应用,灵活实现信息共享与工作协同。通过深挖数据价值,为现场指挥提供准确、实时、全面的第一手信息,指引日常治理,提升管理效率,落实“减量控大”举措。
基于卡口、后端解析、互联网等数据,将区域内实时数据与历史数据进行时空碰撞,实时呈现道路态势,利用数据研判分析对交通管理进行宏观指导,微观调整,为“减量控大”管控决策提供支撑。例如:通过对告警高发点位数据分析,指导日常警员勤务分配;对事故高发点位分析统计,指导道路渠化改造,使农村交管安全治理工作有的放矢。
基于农村道路场景的复杂化,很多事故高发区域往往道路不规范,指挥中心人员仅依靠二维地图和视场角有限的路侧点位,在实际应急处置过程中确定事故规模、对道路影响情况等现场信息收集可能存在不足,无法快速研判分析,形成决策。那么适时引入高点全景及AR实景指挥系统,是非常必要且易于落地实现的。通过AR高空实景+GIS双图指挥调度,将交通治理指挥可视化、实景化,现场态势实时呈现,将指挥调度在一个界面完成闭环。
4.智能运维实时监测
通过建设智能运维系统,有效解决乡村道路点位常见运维难题,例如:乡村道路点位零散、离市区远、日常人工少、调阅异常难发现等问题。
智能运维可实现运行监测,例如设备数量、设备在线数量、设备离线数量、设备故障数量实时监测;通过视频质量诊断,对视频遮挡、视频卡顿、画面偏色等异常做实时检测告警,整个运维系统实现资源数字化呈现,聚焦设备利用率,提升系统运维效率。
3.新型农村交管安全治理模式典型应用案例
“雅安新型农村交管及道安平台”是在雅安市交警、雨城区委政法委的统一组织领导下,针对当地乡村道路安全开展的一项社会综合治理工程。依托农村安防体系优势,将雅安市雨城区多套视频系统接入交警指挥系统,实现了重点道路的全覆盖,但日常管理主要通过人工管理和查看,占用大量精力的同时,对重要道路事件事故的管理难免有所滞后,经过长期调研实践,当地交警支队总结出建设农村道路交通安全“1+2+N”管理模式的新思路。
图 雅安新型农村交管勤务模式建设成效示意图
1.雅安农村道路交通安全“1+2+N”管理模式
(1)建立1项机制
在党政主导下,交警全力主推和探索将传统单一、各自独立运行的农村劝导体系和已建工程一体打通,形成交警内外贯通一体运行和发挥作用的“一体化管理运行保障机制”。
(2)搭建2个平台
搭建农村劝导站平台、“雅安新型农村交管”平台,把农村劝导站与“雅安道安平台”有机融合,运用视频解析算法仓库,将农村现有系统与交管指挥平台等有关视频源进行整合,形成了违法人信息、交安数据、情况信息,根据职能职责分项,推送到相关部门,实施落地处理。
(3)融合N项模块
与农村精准劝导、所队联勤、景区平安守护、国省道秩序有效整治、警保紧密联动、科技手段实战应用、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春运管理等工作有机融合,推动川藏铁路“平安首站”农村交管的模块化建设。
2.管理模式建设成效
目前,雅安市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智能检测、重点路口路段安全通行提醒、AR实景应急指挥处置能力提升等工作已现成效,交通道路安全管理模式迈入了新阶段,建设成效如图所示。
一是“事故四项指数”明显下降。实现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分类管理、分级管控、分色预警,道路安全隐患路段监测更加精准,车辆管理更加规范,结合本次建设的智能交通事件检测系统部署后,较2021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下降23%,受伤下降35%,财产损失下降4.1%,亡人事故0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明显下降,管控效果显著。
二是“道路信息化建设”明显提升。项目落地后,有效检测违法量得到显著提升,自动抓拍交通违法行为4300余起、自动安全劝导1665次,雅安市过往无精力漏检、漏罚的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项目同时减少传统由人工做视频监看模式的工作量,释放出的人力分配给其余交通管理业务,实现效能提升。
三是“服务乡村振兴”明显提高。以指挥中心为核心,拓展多场景实战应用,实现视频巡查、智能预警、智慧指挥、精准管控、文明劝导五项管控措施流程闭环,道路管理网络覆盖率达70%;“基层治理能力”明显增强,有效快处各类警情、案事件215起,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13起,道路通行秩序得到明显改善。
四是“平安建设创建”明显显效。做到精准遏制、查纠、处理农村各类警情,为创建平安农村提供良好环境。随着交通管理服务持续深化,线上线下渠道并重,实现交通安全宣传音频,利用指挥调度中心“网络IP喇叭”、乡村和学校广播站滚动播放,媒体节目、公众号交通安全宣传节目和文章的传播,线下制作了40个寓教于乐、通俗易懂的交通安全宣传警示牌,分别放置在上里镇、碧峰峡镇主要场镇、路口、群众居住区等处;在“雅上线”的短途客运候车站点等处,分别安装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栏及交通违法行为曝光栏各4处,同时结合车流量和人流量较大的特点,在场镇口设置宣传点,多次开展警务下乡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面对面宣传教育,印发2万份交通安全宣传资料,辖区内的驾驶人更愿意遵循交通规则,推动了整体交通安全意识的提升。
五是社会管理服务的重要手段明显强化。“道安”新型农村交管勤务模式,顺应了综合治理从传统模式向传统与科技相结合转变的形势,对于政府抓好环境整治、城镇管理、维稳处突、抢险救灾、交通管理、治安防控、化解纠纷等,都将起到很好作用,大大提高政府社会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民生的能力。
今年1月31日,交通管理局领导带队前往雅安考察了解雅安新型农村交管勤务模式,参观过程中紫光华智云警算法、安全出行算法、特征寻人、广播联动自动劝导等功能得到了现场领导的一致认可,并提出要将该项试点工作在全雅安推进,以此打造全国试点。
4.结语
智慧交管在我国正处于蓬勃上升的发展时期,虽然面临一些问题,但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机遇。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兴起也有力促进了智慧交管的发展。当前,得益于我国智慧交管等项目的建设热潮,AI赋能下的应用方案落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在农村交通安全治理方面,希望行业内各厂商可以将已有的经验吸收转化,使安防、智慧交管等业务能力融合打通,为农村道路场景提供更多卓有成效的产品和解決方案,为农村智慧交管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 文 / 张俊锋
重庆紫光华山智安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