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 · 交流 · 资讯 · 服务

Coordination,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and Service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报道 > 【副理事长单位会员动态】做公共安全行业智能化的同路人,让数智交管一触即达

【副理事长单位会员动态】做公共安全行业智能化的同路人,让数智交管一触即达

来源:华为中国政企业务 发布时间:2023-11-29浏览:394
数智交管

[中国,太仓市,2023年11月23日]以“慧眼·扬帆”为主题的县域数智交管合作论坛在太仓成功举办。华为中国政企业务CMO邱恒出席媒体沟通会,并接受多家媒体专访,深入解读华为公司的最新经营业绩、与伙伴的协作关系以及在太仓建设的数智交管参观点。作为数智交管的同路人,华为希望通过“伙伴+华为”体系,为江苏实现“强富美高”贡献更多力量。

慧眼识珠,数智交管

近期,华为发布2023年前三季度经营业绩。数据显示,华为前三季度实现销售收入45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邱恒表示,这份业绩源自华为公司的三驾马车驱动,即企业业务、运营商业务和消费者业务,同时也证明了两个方面的要点:一是乘势而为,华为把握住了时代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持续创新加大研发投入,聚焦为客户与伙伴创造价值;二是华为“一切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以及“伙伴+华为”的合作体系,得到了伙伴与市场的一致认可。

“数智世界,一触即达”是华为政企最新发布的形象。邱恒在新的形象解读中提到,在数字化与智能化相融合的现代社会,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微企业,乃至各行各业,都在“触”的范围之中。“触”的动作就像是按下一个按钮,意味着选择了“伙伴+华为”的开放合作体系,能够帮助各类企业从物理世界走向数字世界,走向智能世界。现在,伙伴与华为已经构建了一个角色互补、能力强大且覆盖广泛的体系。体系中拥有8大类,超过35000家的合作伙伴,具备提供咨询、方案打造、运营维护等多种能力。基于华为专注打造的核心产品及解决方案,该体系正在持续不断地成长壮大。

以太仓数智交管的建设为例,依托“伙伴+华为”体系,华为提供创新的产品、技术和深入场景的解决方案。如智能感知(全息路口、全光路口和AI超微光卡口)、智能联接和智能底座(昇腾和鲲鹏处理器、服务器、存储、数据库、操作系统等);伙伴提供智能平台,如图盟提供全息路口实战应用;莱斯提供信控优化平台;数字冰雹提供指挥中心的高分,华尊提供场景化应用……就在身边的服务团队构建的服务体系,共同打造了成功的“太仓模式”。

邱恒表示,在数智化转型的浪潮中,在政企市场上,仅凭华为肯定无法满足数千万客户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华为提出了构建开放、更有竞争力的“伙伴+华为”体系。一方面,通过“研、营、供、销、服、管”多维支持伙伴,实现能力升级;另一方面,通过“规则、秩序、平台、激励”保障,让体系更好、更快速地发展。通过携手伙伴,华为已打造了200多个行业解决方案,覆盖智慧城市、金融、交通、能源、制造、教育、医疗、互联网、中小企业等众多领域。

太仓模式,一触即达

在太仓数智交管参观点,可以看到华为“一触即达”的四大关键点:技术创新,场景深入、产品适配,高品质服务,以及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在此背景下,可以看到太仓数智交管参观点的四大亮点:

一是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在全市城区主要路口建设全息路口,实现了城区路口全息精准感知,全量全天候信息采集,事件主动发现记录和上报,算法识别调整信控等功能。通过全息路口的建设,区域拥堵指数下降7%,有效降低了道路拥堵,保障了城市交通早晚高峰的畅通,提升路网通行效率,改善市民出行体验。这些举措在国内属于领先水平。

二是在全光路口建设方面,太仓市成功构建了城市上交管智能体的全光底座,并在40个市区重点路口实践了全光路口方案。这是江苏省首批基于F5G技术打造的全光路口,也是华东区域规模最大的全光路口项目。通过实现路口端到端设备的远程监测和运维,可以快速定界定位并迅速修复故障,将故障修复时间缩短了52%。

三是采用了AI超微光卡口,拒绝夜晚爆闪的补光灯,从而提升了交通安全和市民满意度。传统的电警卡口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光污染,对市民的安全驾驶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新设备的引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四是通过智能感知汇聚海量交通数据,基于大数据赋能场景化应用。例如华为联合伙伴共同打造的太仓慧眼交管AI平台,不仅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提前预防风险,而且还可以借助大数据经验,提高工作效率。

在“伙伴+华为”的联合团队服务下,可以帮助客户提前预集成产品方案,包括合作伙伴应用、API接口、参数设置等,拿来就用,可有效缩短交付工期三个月时间。

最后,邱恒介绍了华为在江苏的业务开展情况。他提到,从1999年成立南京研究所开始,华为已扎根江苏20多年,形成南京和苏州两大研究所的研发布局,不断创新数据通信、云计算等领域的根技术,深化与江苏高校及研究机构校企合作。以东南大学为例,双方启动网络群体智能联合创新实验室,在研究方向规划、联合科研创新、产业应用及人才联培等领域深化合作与交流,实现研发在江苏,应用在全球。

会员报道

编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