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 · 交流 · 资讯 · 服务

Coordination,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and Service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与动态 > 【无人系统安全专委会会员单位动态】专访追梦空 天创始人&CEO 蔡文宽

【无人系统安全专委会会员单位动态】专访追梦空 天创始人&CEO 蔡文宽

来源:亚飞太平洋 发布时间:2024-06-26浏览:322
无人机,飞行器

  1. 追梦空天创业的初心是什么?创业团队有哪些行业背景?
 

  我们的初心是:“引领智能电动航空时代,实现大众自由飞行梦想”。希望通过智能化电动化技术的驱动,颠覆现有的航空产业,最终为大众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经济的交通工具。
 

  目前公司现有团队规模近50人,分布在北京、西安、苏州三个城市,研发人员占比达80%。技术骨干主要毕业于清华、西工大、北航、南航等航空强校,既干过军工、也干过民机,平均从业经验达到15年,我们还吸纳了部分电动汽车、机器人行业的优秀人才。从组合上,既有高校背景的科研团队,能够为公司提前布局和储备前沿技术,又有经验丰富的航空工业体系的专业人才,确保我们能够在工程化和规模化方面都有很好的支撑。
 

  2. 目前团队研发的技术有哪些?在eVTOL领域中有哪些优势?
 

  目前重点研发的技术主要有两个:倾转旋翼构型和混合动力技术,在这两个领域,我们有多年的研发和工程化积累。
 

  倾转旋翼构型是一项既能解决急需、又能面向未来的技术路线,在实现更高速度、更高效率飞行方面,较多旋翼、复合翼构型有明显的优势。解决急需是指在特种运输、应急救援等场景应用中,时间非常宝贵、强调快速抵达;面向未来是指随着交通体系和动力技术的不断发展,只有高速长航才能支持更大半径、更高频次的空中出行。正是因为倾转旋翼构型的性能优势,鱼鹰升级型号V-280在2022年获得了美军750亿美元的订单,击败了西科斯基SB-1高速直升机方案;在电动垂起领域,JOBY、ARCHER等大多数公司也都采取了倾转/半倾转的构型方案,尽管在商业化初期(200km/h左右巡航速度)时相比复合翼构型的优势并不明显。
 

  在混合动力方面,我们拥有国内的首型混动产品。相比纯电路线,混合动力最主要解决了现在航空电池不成熟所带来的里程焦虑和补能效率问题。结合电池技术发展趋势,在5年内推向市场的纯电eVTOL续航里程将很难超过300km,且快充/换电等基础设施也尚待完善,而混合动力可以复用现有的基建体系,不仅能够覆盖城市区域的航程要求,实现更高的运转效率;同时也能够在城际、中长距离运输场景实现应用,具备更强的产品力和商业化潜力。在经济性上,我们测算混动方案相比纯电方案的运营成本初期要低10-20%,最终随着规模化生产和基建设施逐步完善将达到一个持平状态。
 

  3. 能否介绍一下追梦空天正在研发的几款产品?目前研发进展如何?
 

  我们是一条技术路线、两款核心产品。吨级增程混动倾转旋翼无人机,最大起飞重量640kg,巡航速度240km/h,续航4h。该机型已于2023年先后完成缩比样机倾转过渡试飞、同量级原理样机试飞和全尺寸工程样机总装,截止2024年4月完成系统联调和全机首飞,年底前完成全状态试飞。计划2025年完成相关试验鉴定工作、小批交付领先用户,填补国内型谱空白。
 

  五座客运电动垂直起降飞机,最大起飞重量2980kg,巡航速度300km/h,续航4h。该机型目前处于详细设计阶段,计划在2024年底或2025年初完成全尺寸样机下线,2025年完成科研试飞和状态改进,2026年开始认证试飞和预先量产,目标是在2028年完成适航取证和小批交付。
 

  4. 目前追梦空天科技正在研发国内首型吨级混合动力倾转旋翼无人机,当初为什么会想到这样的设计?
 

  基于几个层面的考虑:
 

  首先,面向真实需求,力求填补国内型谱空白。以需求为牵引,才能够研发出好的产品。该参数产品目前在国内型谱中供应空白,但是需求明确,且有很高的需求潜力。
 

  其次,我们在相关领域有很好的技术储备和积累,这些积累都来源于高校和研发团队长期基于需求牵引的研究工作,在这个产品上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利用,高度契合。
 

  最后,技术的迭代和可迁移性。我们看好未来载人场景的商业化前景,也意识到相关技术在持续迭代和提升后,能够帮助我们更快更好地研发出高技术密集度、高安全可靠的下一代产品。
 

  5. 公司目前的产品瞄准的使用场景是什么?
 

  我们的产品面向三个主要场景:特种运输、应急救援和空中交通,并按照顺序依次推进。面向特种运输场景快速推出无人化产品,能够解决我国型谱空白的问题,也会进一步加强我们在相关技术领域的验证与迭代;倾转旋翼和混合动力高速高效和长续航的特点,让我们在未来的应急救援和载人客运场景,具备更高的场景适应性和价值差异性。
 

  6. 追梦空天近期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接下来会有哪些新的规划?
 

  这一轮融资已经比较早了,最近会有新的融资进展披露,后续规划围绕两个核心产品展开。吨级增程混动倾转旋翼无人机,围绕2025年形成小批交付能力,我们会进一步加强生产制造能力和质量保证体系。五座客运电动垂直起降飞机,围绕2028年完成适航认证工作,我们会在华东区域进一步壮大研发团队、建立产业生态。
 

  eVTOL作为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我们很有信心该领域会迎来更多的资金,也看到很多行业和政策层面积极的变化。一方面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新的战略新兴产业,已经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主管单位的高度认可,并出台了相应的支持政策,其中部分先行省份已经完成专项基金的设立;同时,在经过了几年的行业发展后,技术和产品的成熟度已经有明显提升,更加适合社会资本的介入。
 

  7. eVTOL行业是否会迎来类似新能源汽车的“百团大战”的竞争格局?国内的商业化需求足以支撑越来越多的eVTOL制造企业吗?
 

  我们认为eVTOL不会出现新能源汽车类似的“百团大战”的竞争格局。飞行器研制本身是一个高投入、长周期、技术密集度极高的产业,比造车的门槛高很多。我国在航空领域,尤其是载人航空器领域积累相对薄弱,参与和主导的载人型号比较有限,在人才供应、产业链成熟度方面都有所欠缺。我们对行业内的人才进行过统计,能够胜任专业口总师及以上的人才,全国可能只有500-1000人,能够加入到创业公司的更是屈指可数。极少的人才供应会在一段时间限制行业的快速发展。
 

  传统航空领域历来是一个寡头垄断的市场,eVTOL本身还是航空器,但是融合了能源汽车的电动化技术,会形成一种新的业态。我们认为市场格局会介于传统航空和新能源汽车之间。


  eVTOL的需求是巨大的,旅游娱乐、应急救援、物流和载人运输,都是eVTOL可以适用的场景,我们认为这些场景加起来能够支撑起数千亿甚至万亿级的市场,但是需要更安全、更高等级且体验更好的产品来逐步打开市场。

新闻与动态

编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