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 · 交流 · 资讯 · 服务

Coordination,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and Service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四川首个低空经济产业领域数促中心落地,加速打造“天空之城”和“西部样本”

四川首个低空经济产业领域数促中心落地,加速打造“天空之城”和“西部样本”

来源:低空新世界 发布时间:2025-03-20浏览:132
四川首个低空经济产业领域数促中心落地,加速打造“天空之城”和“西部样本”

在数字技术革命与低空经济浪潮的双重驱动下,由民航二所建设的“成都民航空管(低空经济)四川省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简称:低空经济数促中心),成功通过2024年度四川省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认定,成为四川省首个被认定的低空经济产业领域的数促中心。该平台将通过技术创新与数字化建设推动数字技术深度融入低空经济领域,助力成都加速布局“天空之城”打造未来经济发展新引擎。

作为全国首个以低空经济为核心的省级数字化转型平台,该中心以成都为支点,依托四川的航空产业基础与数字技术优势,加速推动低空经济从“概念蓝图”迈向“立体实践”,为西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01、战略定位:空域改革与数字赋能的交汇点

低空经济被视为继公路、铁路、航运后的“第四张交通网”,涵盖无人机物流、应急救援、城市空中交通(UAM)、低空文旅等多元场景。四川作为全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率先突破空域审批流程复杂、监管技术滞后等瓶颈,而低空经济数促中心的成立进一步打通了数字化转型与低空经济的协同链路。

低空经济数促中心以“技术研发+场景落地+生态构建”为路径,聚焦三大核心任务:

空管数字化升级:研发低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集成5G、北斗、AI算法,实现空域动态分配、飞行器实时监控与风险预警;

产业全链条赋能:搭建低空经济数据中台,推动无人机研发制造、运营服务、后端保障等环节的数字化协同;

政策标准创新:联合民航局、地方政府与企业,探索低空经济监管沙盒,构建适配新业态的法规体系。

02、技术底座:数字孪生与边缘计算的创新实践

低空经济数促中心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突破。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覆盖四川全域的低空三维实景地图,模拟气象、障碍物、空域流量等变量,为无人机路径规划提供高精度决策支持。例如,在2023年成都大运会期间,中心联合顺丰、京东等企业,通过数字孪生系统实现赛事物资无人机配送的“零延误”。

同时,边缘计算技术的应用解决了低空通信延迟难题。通过在无人机起降点部署边缘节点,实时处理飞行数据,确保在弱网环境下仍能完成自主避障与紧急响应。这一技术已在四川凉山州的山区医疗物资运输中成功验证,配送效率提升60%。

03、场景落地:从“试验田”到“生态圈”

低空经济数促中心以场景创新为突破口,推动低空经济与城市治理、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应急救援:联合四川省应急管理厅,构建“无人机+卫星+地面基站”立体救援网络,在泸定地震中实现灾区三维建模、物资投送和伤员定位的一体化响应;

智慧农业:在绵阳、眉山等农业大市推广无人机植保、农田测绘服务,助力粮食产量提升15%;

低空文旅:开发“飞越天府”低空旅游项目,游客可通过AR眼镜体验虚拟与现实交织的三星堆文化飞行路线,带动文旅消费升级。

04、协同生态:政产学研用的“四川模式”

低空经济数促中心打破传统行业壁垒,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院校支撑”的协同机制:

政策联动:四川省出台《低空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空域开放、财政补贴、人才引进等配套政策;

产业集聚:吸引中航工业、亿航智能等头部企业落户成都,形成无人机研发、适航认证、运营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人才培育:与电子科技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共建低空经济学院,开设无人机工程、空管数字化等专业,年输送技术人才超千人。

根据规划,到2025年,四川将建成覆盖全省的低空智能交通网络,低空经济规模突破500亿元。低空经济数促中心将进一步拓展两大方向:一是跨区域协同,联动成渝双城经济圈,推动低空经济数据互联互通,探索“成渝低空走廊”;二是国际化合作,依托“一带一路”节点优势,输出低空数字化解决方案,参与全球低空标准制定。

成都民航空管(低空经济)四川省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不仅是技术创新的试验场,更是区域经济转型的催化剂。在低空经济这片新蓝海中,四川正以数字为翼、以改革为帆,书写从“盆地”到“高地”的跃迁故事,为中国低空经济发展提供“西部样本”。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