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 · 交流 · 资讯 · 服务

Coordination,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and Service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报道 > 【副理事长单位动态】从“开盒”事件到隐私窃取产业链:如何筑牢隐私防线?

【副理事长单位动态】从“开盒”事件到隐私窃取产业链:如何筑牢隐私防线?

来源:中电科网络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5-03-24浏览:128
如何筑牢隐私防线?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速,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2025年央视315晚会曝光“大数据获客软件”黑产链,揭露了黑产如何通过技术手段非法获取和贩卖个人信息,引发了公众对隐私安全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开盒”事件引发公众关注,也让人们意识到,个人隐私数据一旦泄露,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电科网安从网络安全角度,深入分析隐私安全问题,并探讨如何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筑牢隐私防线。

01、案件背景

1.隐私窃取产业链

央视315晚会曝光,黑产通过技术手段非法获取用户的手机号、身份证号、住址等敏感信息,并将其贩卖给诈骗团伙或营销公司。这些信息被用于精准诈骗、骚扰电话、恶意营销等,严重侵犯用户的隐私权。

2.“开盒”事件

“开盒”指通过非法技术手段或社会工程学方法获取并公开他人隐私数据(如身份证号、电话、住址等),煽动网民对受害者进行辱骂、骚扰甚至线下威胁的违法行为,属于网络暴力的升级形态。这类事件不仅侵犯隐私,还可能对受害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和生活困扰。

02、事件思考

黑灰产通过技术手段非法窃取用户隐私信息的行为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其作案手法呈现技术化、隐蔽化、规模化特征,具体表现为:

· 数据窃取技术升级:利用网络爬虫与自动化数据抓取工具,突破平台反爬机制,批量获取用户在短视频平台、企业公众号等公开渠道的手机号、社交账号等信息。非法获取运营商后台数据接口权限,或通过伪造企业资质、利用平台漏洞等方式,直接盗取用户消费记录、位置信息等敏感数据。针对直播带货、在线教育等场景,通过植入木马程序或钓鱼链接,诱导用户主动泄露个人信息。

· 数据交易链条复杂:黑产将窃取的信息标注为 “高价值用户”、“精准营销对象” 等标签化商品,通过暗网、加密聊天群组等渠道进行交易。部分数据被二次转卖至诈骗团伙、非法催收机构,甚至形成 “数据清洗 — 包装 — 分发” 的产业化闭环。

· 企业防护存在薄弱环节:缺乏信息泄露筛查,部分企业缺乏主动监测机制,未能及时发现内部数据泄露或第三方平台的信息滥用。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不足,传统的漏洞扫描难以覆盖新兴攻击手段(如 AI 驱动的社会工程学攻击),且部分企业对源代码审计和业务逻辑风险重视不足。供应链环节成为数据泄露的跳板。

03、应 对 策 略 

电科网安基于网络安全多年行业经验,建议从四个层面加强防护屏障筑牢。

01、开展敏感信息泄露筛查防范信息泄露风险

建立信息泄露排查机制,定期开展排查工作,通过 AI 驱动的敏感信息发现服务,实时监测互联网暴露数据,结合威胁情报分析,精准定位泄露源头并快速响应,及时发现互联网上泄露的敏感信息,对泄露问题及时处理,减少信息泄露风险。

02、强化安全风险排查加强安全风险管理

采用 “攻防演练 + 红蓝对抗” 模式,模拟黑产攻击路径,深度挖掘业务系统、API 接口等潜在风险,输出可落地的整改方案。开展渗透测试等风险排查工作,精准发现安全漏洞,提前闭环整改,有效降低信息泄露风险;通过源代码审计,发掘业务系统的底层风险,从源头杜绝安全隐患。

03、全链条供应链安全管理强化供应链安全管理

建立供应链安全管理机制,规范供应链网络安全义务和保密责任。开展供应链安全风险评估,精准识别供应链开发、交付和使用环节中的实体要素安全风险,确保其持续符合安全要求。

04、建立网络安全运营保障体系全方位保障业务稳定运行

构建网络安全运营保障体系,打造以安全运营平台为支撑、以安全运营团队为保障、以安全运营机制为纽带的三位一体安全运营体系,形成识别-防护-监测-响应-恢复的自适应安全服务闭环,实现从事后补救向事前评估、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御的转变。

电科网安始终以 “护航数字中国,守卫智慧社会”为使命,依托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实战经验,为党政军企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隐私安全解决方案。以科技创新驱动安全变革,以责任担当守护数字未来,与用户携手构建安全、可信、可持续的数字生态,为数字中国建设注入强劲安全动能。

会员报道

编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