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算力与算法的进步、数据可用性的提升,人工智能进入快速发展期。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出现,让人工智能从辅助工具变成跃升为科技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视线回到成都,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化应用不断加速,2024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相关企业突破千家,实现“双千突破”。建成大型算力中心9个,算力规模8700P;8个大模型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8款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开发布;获批建设全国首批数据标注基地。
人工智能产业高速发展的背后,是算力在支撑海量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以毫秒级速率快速响应用户的实时诉求。作为支撑成都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算力基础设施,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正以超算、智算、云计算等多元异构算力为支撑,加速推动成都人工智能产业聚链成群。
作为中国西部“最强大脑”,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于2020年9月建成投运,最高运算速度可达10亿亿次/秒,自投运以来发展迅猛,取得一系列发展成果。作为西部首个国家级超算中心,其可计算的范围包含科学计算、工程计算、新兴人工智能计算等,算力服务覆盖全国多地,已与1800多家用户建立合作,服务城市超45个,服务领域达35个,累计完成超1.17亿个作业。不仅为基础科学研究提供强大算力支持,还在城市治理、智能制造、精准医药、行星科学、灾害预警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在城市治理方面,为成都大运会提供高精度气象预报,将空间预报分辨率从9千米提升至1千米,预报频次从每天4次增至24次。
在灾害预警方面,与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联合开展“气候变化条件下山地致灾风险绿色调控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研究,搭建了山地灾害风险模拟与险情预报平台,突破精细化、精准化灾害预测预报瓶颈。
在产业赋能方面,与成都理工大学合作开展基于SPH(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无网格方法模拟行星尺度的超高速碰撞,模拟不同初始撞击条件下物质的热-物理-化学状态,为月球形成与早期演化等诸多重大科学问题提供研究方法支持……
此外,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在人工智能领域积极布局,推动了多个大模型项目的研发与应用,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近日,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的“四川省垂类大模型中试研发平台”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为成都人工智能产业的自主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作为四川省唯一一个垂类大模型中试平台,该平台凭借国产自主可控算力,在优化大模型运行、技术创新及应用落地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成为推动区域人工智能生态建设的关键力量。
四川省垂类大模型中试研发平台自入选四川省中试研发平台名单以来,依托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的170PFlops峰值计算能力(包含2.4万张国产海光DCU加速卡及部分国际主流GPU加速卡),迅速搭建起面向人工智能的测试验证中心。目前,平台已成功优化运行20余款国内外主流通用(行业)大模型,初步构建起“超算+AI生态”,为全省人工智能产业筑牢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并实现三大关键突破:
构建“超算+AI”融合生态:平台依托国产化算力设施,成功优化运行20余款国内外主流大模型,初步建成“超算+AI”融合生态。
锻造工程化能力:形成分布式并行训练与国产芯片适配的核心技术栈,为灾害预警、智慧政务等垂直领域提供大模型快速训练与部署能力。
驱动应用落地:平台已支撑5个中试项目转化,其中与中国地震局联合研发的“谛听”地震波大模型在西藏定日6.8级地震实战中表现卓越——震后27小时内精准识别429次余震;与晓多科技共创的电商大模型“晓模型”获国家备案,客服应答效率提升15%。
过去的一年,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省市产业发展方向,将服务模式从单一算力资源服务扩展为多元算力及软硬一体的应用协同服务。在人工智能模型训练、软硬协同工业仿真、前沿探索科学智能AI4S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分别推出了基于自主算力的大模型生产线MaaS、“天府工坊”高端仿真平台,以及基于AI4S在新型材料、基因测序创新实践等。
随着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的发展,成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迎来蓬勃发展。近年来,成都市聚焦AI芯片、算力、算法、数据、场景构建“1+3+1”产业体系,全力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已聚集1006家企业,核心产业规模达1079亿元、同比增长39%。今年3月,《2025年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工作要点》发布,提出在优化产业生态方面,将聚焦算力、算法、数据等要素持续发力,通过建设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基金群、持续开展供需对接会等,降低企业的研发、生产和运营成本。
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我国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国之重器”,突破核心技术壁垒,探索从“跟跑”到“领跑”之路。作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将进一步发挥平台优势,构建高水平的创新生态,吸引更多创新主体参与合作,深化与上下游企业协作,驱动技术跨界融合与场景创新,为成都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贡献超算力量。
未来,成都将继续按照国家和省决策部署,围绕“智慧蓉城”建设、推进新型工业化等,持续深化算法技术创新、优化算力供给体系、推进高质量数据集发展、加强场景应用推广、加大企业培育力度、完善资源要素保障,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