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近十年来,会展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随着全球化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展览市场竞争的加剧,全球展览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随着展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对展会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许多国家都掀起了兴建大型的、配套设施齐全、智能化的会展场馆的热潮。
市场经济的繁荣推动了会展经济这一新生的经济形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要“合理规划展馆建设,发展会展业”,在这样的政策及市场背景下,近几年,我国会展业空前繁荣,高交会、文博会、安博会、光博会、家具展、珠宝展、电子展、礼品展......这些展会在搭起买卖双方“舞台”的同时,还为国内企业打出自有品牌、为一个城市走向国际化提供了商机。与此同时,展会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对于对安全要求极高的特殊展览,做好安全防卫,让展馆安保配套设施更齐全、更加智能化是会展能够成功举办的重点工作之一,会展安防举足轻重。
会展安全漏洞频出
展会特别是大规模展会,如安博展,一般来讲,参展商多,观众多,场馆内情况较复杂。厂商参展品、个人贵重物品甚至观众的随身财物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失窃的风险,特别是珠宝展、文物展等展品价值高的展会已成为犯罪分子的重要目标之一,偷盗甚至暴力抢劫展品现象屡屡发生。2004年9月,两颗总价值约1150万欧元的名贵钻石在卢浮宫博物馆举行的古董和珠宝展示会上失窃。2004年第四届上海国际珠宝展览会上,一批价值约69万美元的钻石被盗。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需要针对展品的特殊性来解决展品公开性和安全性的矛盾问题,除了加强人防外,如何在技防上加强防范是会展安防的特殊要求。警方在分析卢浮宫博物馆失窃案时表示,展览会缺乏基本安全保障措施才使得窃贼如此胆大妄为。位于卢浮宫地下的展厅没有安装监视摄像头和警报器,窃贼能够轻易得手;诸如此类的安全设施缺失,安全隐患容易被发现,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展馆已安装了技防设施但依然存在着安防漏洞,急需查漏补缺进行设施的维修和更新换代,比如监控镜头聚集调整不到位,摄像头机罩受脏污、受遮挡等。由于珠宝展历史上几乎每次都没有避免珠宝失窃,因而在2005年第五届上海国际珠宝展上,部分顶级珠宝的参展商就取消了参展计划,以避免被窃贼盯上。在一些IT等展会上,厂商的笔记本电脑等贵重物品被盗也屡见不鲜。如去年的亚洲电子贸易展,一天就有四台笔记本电脑失窃,会展中心安装有大量的监控设备,却未能提供清晰的监控画面,由于缺少物证,警方无法展开进一步调查。
安防升级是会展大势所趋
为了避免2004年上海展会珠宝失窃案例的重演,案件发生后,上海各个珠宝展会开始了层层设防,戒备森严。上海最大的展览厂馆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就表示,他们已经注意到现有的安防设施不够完善,因此计划投入数百万元将安防设备升级,并重新修订了一套安防深化方案并付诸实施。第五届上海国际珠宝展的主办方共投入了100多万元安保费用,主办方采用了实名制进场的办法,除了身份证入场制外,展会现场设有随身行李透视检查仪器,并加装了160多个高清晰度的摄像头,严密监控展场的各种情况,在钻石展位集中的展区监控系统尤为密集,32个钻石展柜“每柜1名保安1个摄像头”,并配备了入侵报警系统。国内一些大的珠宝展会主办方在展会前,通常会专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进行安全防范模拟演习。在展览期间,主办方会特别邀请专业的保安公司,与展馆的安防保卫部门密切合作,并且会在展会现场的主要通道安装摄像头,对个别提出要求的展台单独加设摄像头并加强安保力量。而据介绍,在去年上海的一次珠宝展中,组织方耗资数百万在整个展馆内布设了将近400个摄像头,密度达到60平方米一个。为了预防万一,主办方在每个入口处都安装了三个摄像头,观众必须在交验身份证、扫描存档、全程录像、换取胸卡后才能进入展馆。主办方表示,此举的目的是便于公安部门在窃案发生后迅速排查线索,争取破案有利时机。
会展与当地经济活动密不可分,它直接刺激了外贸、旅游、旅馆、交通等行业的发展,其带动效应高达近10倍。由于受会展经济良好发展前景的吸引,不少省市地区纷纷投资兴建会展中心等各类展馆,如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镇就在为打造国际知名展览中心而努力,矢志成为“中国展览名镇”。从各展馆和展会的宣传文字中不难发现,先进齐备的安保设施成了吸引展团、提高参展商信心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哈尔滨会展中心的安保系统号称“连只苍蝇也插翅难飞”,24小时视频监控遍布每一个角落,为展商提供最好的安全保障。会展期间的门票将采用投资1亿元建设的磁卡门票系统,使管理更加科学。据了解,深圳会展中心的安防设施共耗资1000多万元,全部采用智能安全监控系统,在各个通道及其他公共场所,安装有400多个摄像头,对各点实时监控。自动化球形摄像机,可以360度旋转,并能达到8倍变焦。摄像机变焦速度极快,如果发现展馆内某个人有“异常”情况,可以立即“瞄准”,用长镜头看清这个人的表情和手部细节。
会展经济托起新的安防市场
我国会展经济相对发达国家来说,起步比较晚。巴黎一年中兴办的国际会展数量达300多个,因此享有“国际会都”的美誉。而在我国,无论是会展层次还是会展数量都排在前列的北京和上海与巴黎等城市相比,还相差比较远。在某种程度上,办展数量和规模是衡量城市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标志,通过举办具有影响力的展会,提高城市知名度,为城市参与国际化合作,带动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宣传窗口,也是不少城市重视展会特别是国际性展会的原因之一。如珠海,1996年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原来只是毗邻澳门的一个小镇的珠海在中国乃至在世界的知名度都更高了。珠海市领导表示:“会展对珠海来说不是负担,而是一项资源和难得的机遇”。很多城市因会而兴旺,会展经济与一个城市的发展有很大关系,它是一个城市在区域竞争力、影响力、市场水平、交通条件等资源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引擎和“助推器”。
我国在近十年来,会展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随着全球化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展览市场竞争的加剧,全球展览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随着展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对展会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许多国家都掀起了兴建大型的、配套设施齐全、智能化的会展场馆的热潮。相比会展展馆的专业化和智能化,我国展馆的规模小、数量少,展馆甚至整个城市的设施落后成为会展展馆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正式发布了《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06)》,报告披露,2006年三个重要会展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大约举办了864个展览会。其中,又以上海办展数量最多,占总数的40%;北京次之,占39%;广州第三,占21%。以展会层次居第一位的北京为例,会展场馆虽有一定的数量,但单体规模较小,特别是大型展馆太少,至今没有一个10万平方米以上的展馆,一些大型和特大型会展无法安排。再以会展数量最多的上海为例,尽管20世纪90年代以来,其先后兴建了国际展览中心、世贸商城、农展中心、光大会展等展馆,但全市的展览面积仍不足10万平方米,基础设施差,基础设施包括消防、疏散通道、防火门、卫生间等设施、还有和电力部门配合保证任何情况下电力供应不中断、展位符合安全防范的要求、各监控系统和报警系统到位等,安全措施需要满足会展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国展览业处于蓬勃发展、快速整合的时期。国际展览专家认为,到2010年,中国展览业的资产规模将达到130亿元人民币,经济效益近千亿元,超过欧美的任何一个国家。庞大的会展业将为监控、防盗报警等安防厂商带来源源不断的旺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