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秋季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国际金融(银行)技术暨设备展览会”,总能让参观者饱览当今世界上有关金融科技的前沿技术和顶尖产品,今年也不例外。在本月17日开幕的展会上,众多自助服务终端产品的集体亮相,更是使得口袋里银行卡品种越来越丰富的国人,先行体验到了银行卡自助服务最新技术的盎然乐趣。
功能又多样
今年展出的银行卡自助服务设备,更多地考虑到持卡人需求、投放主体区别和银行网点转型等各种因素,产品从外观设计到功能设定再到价格定位,都更趋多样性。一些ATM在功能相同的前提下,体积更加小巧时尚;有不少
ATM上增添了存折读取功能;更多制造商在ATM上增加了发卡、非接触式
IC卡充值等功能;而“经济型ATM”,“双屏双显”的融自助取款和多媒体自助服务于一体的设备等,则从价格上更适合市场推广。所有这些,都使设备投放市场更有的放矢,持卡人对银行卡自助服务的依赖性也可因此大大增加。
安全有保障
今年展会上银行卡自助服务设备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增加了很多安全防范措施。近年来国内外日益严重的针对银行卡自助服务设备实施的犯罪行为,应该是这些技术开发的背景。
日立公司向首日参观展会的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展示了新颖的“可疑物品监测系统”,引起了苏行长的浓厚兴趣。这种技术采用三维信息和浓淡信息分析技术,对可疑物进行高精度检测,防止在ATM外部安装伪造装置、偷拍用摄像头,以及虚假公告。该公司同时演示的“面部识别系统”,则既可以防止偷窥,将可疑画面显示在ATM上警示客户注意,又具备追踪功能,将不法交易图像进行留存。
在自助设备安防方面同样领行业技术之先的迪堡公司,在ATM上加装的安全措施同样也是全方位的。诸如防外加物品粘贴、键盘防护罩、钞箱自动喷墨装置等。展会现场,当操作人员将一个异常读卡器安装在ATM读卡口时,设备立刻自动锁机,拿掉后机器又恢复了正常使用。该公司在ATM上的另一项独家设计,就是在屏幕的右上角安装有一传感探测器,如果屏幕被打碎,设备可立即报警。如此多重设计组成的防护系统,无疑可更全面周密地保护持卡人的操作安全。
本次展会上,几乎所有的自助服务设备展商都推出了有类似安全防护措施的展品,比如普遍在ATM上安装防窥后视镜、针孔摄像头、吐钞口防吊线装置等。更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以往出现的指纹、虹膜识别技术,今年的展会上还出现了第三代生物识别技术——手掌静脉识别技术,以及第二代身份证验证技术。加装这些技术后的ATM在实际应用中有的不用再输入密码,有的则是要和密码配合使用,通过多种方式验证持卡人身份。厂商的产品推广员告诉记者,加装这些安全措施的设备价格并不会增加很多,而且这些技术已在国外如日本、东南亚等地有较普遍应用,但在国内目前还大多停留在“概念”阶段。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不久的将来这些产品就将正式登陆国内市场。
竞争趋平衡
以往的展会上,银行卡自助服务设备大多是进口产品唱“主角”,但今年,则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厂商参与了高端市场的角逐。广电运通等国内企业无论是参展规模还是技术实力都已令人不敢小觑。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深圳兴达通科技公司独辟出的“中国创新馆”,多款专利产品令人耳目一新。其突破精密机电、识别机械、控制三大技术制约,耗费300多万元研制的“自动存取款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打破国外产品垄断的局面,创新实力可见一斑。他们还利用ATM普遍应用的市场现状,与铁路系统联网,开发出具有实时出售火车票功能的ATM和多功能售票机;“银行智能柜台”,则首创纸币库,可提取成叠万元纸币。国内产品大举进入行业竞争,无疑迫使进口产品开始大幅度降低售价。在展会上,就不难发现韩国、日本等厂商在向市场着力推广10万以内的ATM机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