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举行的中国第一展“广交会”,已经到了第100届。那么,广东会展业目前的情况又是怎么样呢?
真实的情况是,广东展览业是“展会太多,品牌太少”。除了广交会,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展览,只有照明展、美博会等少数几个。业内专家表示,这种状况制约着广东展览业水平和知名度的提升,也使广东与北京、上海的展览业相比处于明显的劣势。
缺乏国际合作
广东省贸促会副会长白明韶分析,存在这样的现状,与以往政府部门在引进外资方面主要关注制造业,对于加强与国际展览业的合作、吸引国外展览公司落户广东重视不够有关。
近年,国际展览巨头加快在中国市场布局,如德国的汉诺威、法兰克福,荷兰的荷雅企龙,英国的励展、美国的克劳斯均悉数进入中国市场。但在选择落脚点时,这些外资企业不约而同地把上海或北京作为自己的首选地,广州作为在国内会展业占有重要地位的三大会展城市之一,却难以吸引外资巨头的目光。直到去年才有德国法兰克福与广州光亚展览公司合资进入广州,打破冰面。
广州市副市长王晓玲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广州市在发展会展业方面,已把加大国际合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今年9月意大利美容展与广州美博会合作,进一步推动广州会展迈向国际化。
重复办展严重
由于重复办展严重、品牌保护不力,导致难以形成地区或国内知名的品牌。广州会展产业研究所所长刘松萍说,目前在珠三角展会泛滥、低水平重复等情况十分突出。在各地举办同一个主题的展会,让参展企业疲于奔命。如在同一个信息通讯技术产业(ICT)的主题下,深圳、惠州、东莞和广州每年都有会展博览活动要举行。同样是家具展,在广州、深圳、东莞、顺德等一年有8场展览会,展览面积从4万多平方米到25万平方米。这些展期相近、主体相似的展览,无疑是对展览资源的浪费,也正由于资源的分散,导致展会在规模和影响上受到限制,展会水平也相应下降。目前省内在建材展、安防展、机械展等展览题材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撞车”现象。
刘松萍说,由于时间重叠及题材重复,展会都采取了“价格战”的方式吸引客户,这不仅给参展方及展览公司带来了不便,也影响了广东会展业的正常发展。
会展人才紧缺
专家还分析,广东会展业缺乏国际化人才,制约了国际推广和国际合作交流。据介绍,现代会展业是一个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专业化程度高的产业,对运作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高。目前广东省拥有的会展专业人才数量远远不够,无法满足会展业蓬勃发展的需要。会展人员大多数存在业务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知识与培训,服务意识差等问题。
同先进会展国家相比,珠三角主要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历教育没成体系,虽然目前广州很多学校都开设了会展专业,但没有形成专业体系;二是在培训认证方面还没有高层次培训。
此外,展馆重复建设、空置率高也是广东会展业存在的一大问题。据了解,广东省目前全省在建会展场馆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仅广州、深圳、东莞就有7个大型会展场馆。由于展览馆建设发展过快,场馆资源的相互内耗大,使用率低,目前展览馆的空置率较高。其中珠海、中山等地的展馆一年使用率不超过50%。